課題名稱: 農村中小學 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實驗研究
學 科 分 類: 體育與健康
主持人姓名: 張愛霞
主要成員: 張志海 馬燕飛 靳少偉 趙春麗 劉土軍
所在單位: 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
一、課題名稱: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實驗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體能 , 是人體對環境適應過程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體能包括兩個層次:健康體能和運動體能。 而運動體能 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的體能有多種,但是 選項教學 更 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從而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體能 。能使體育課程變得更加靈活、開放,更富有彈性,拓展了課程內容覆蓋的范圍,拉大了不同系列和課程在深度和難度上的差距,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智能特點和興趣愛好,這是過去長期采用的學科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從而保證了新課程所追求的基礎性、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等目標的實現。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當人們對某種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就形成了愛好。當興趣發展成為從事實際活動的傾向性,就成為一種特殊的動機。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 “ 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 所以濃厚的興趣愛好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體育課選項教學正是建立在滿足學生的個體興趣愛好基礎上,而改革教育行為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學習與鍛煉,并加以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推動他們去探究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 “ 我要學 ” 的嶄新局面。掌握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 ,提高學生的體能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只有在激發學生初始興趣的基礎上,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習和訓練,再經過比賽、實踐的鍛煉,才能使學生逐漸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活動,形成永久的興趣,最后養成了終身從事此項運動的習慣。在選項教學中能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對掌握專項技術有很大的幫助。堅持 “ 健康第一 ” 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研究體育課程教學模塊建構、體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優化等理論為主攻方向 , 加強對體育課模塊設計、體育課(模塊教學)評價機理與實施方案、運動技術的學習理論等問題的研究 ; 研究新的時代背景下科學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及健身方法體系的構建 ; 探索體育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和心理健康的機制與干預方案。與以往高中課程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同時加強滲透體能素質練習的內容,以每個模塊一個特定的主題作為該模塊組織的核心,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課程內容,有明確的教育目標,結合學生經驗和社會現實,形成相對獨立的 “ 學習單元 ” 。模塊間的銜接關系也不是簡單的線性遞進關系,而是有不同的結構,包括傳統的單向遞進結構、橫向并列結構以及交叉結構。模塊的設置與使用為我們實現靈活多樣、選擇性強的課程組合模式提供了可能,不僅直接改變著課程的結構和面貌,影響著課程的實施與管理,而且為課程內容的更新與重組,為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有效落實提供了切實的保障。當前在選項教學中出現了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情況下,我校將各模塊教材篩選重組,設立多個教學模塊,并根據水平教學目標選編了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同時,根據高中學生的實際,滲透體能素質的練習內容,還安排了一些有一定負荷量和強度的對抗性和競賽性體能練習。使學生在各模塊學習技能和體能訓練外,還將各模塊的自我鍛煉方法、規則和裁判法等內容傳授給學生,目的是從體育文化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和理解主動鍛煉的目的,培養運動參與的意識、欣賞能力和組織能力, 促進學生體能發展, 樹立起 “ 健康第一 ” 的思想,實現 “ 終身體育 ” 的目標。
三、課題研究的現狀:
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及學生體能素質理論為指導,通過以新課程標準籃球、羽毛球、足球、毽球、排球等模塊組合內容為教學手段,著重于構建新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學生學習動作技術與體能相結合的教學內容,運用多種形式和操作細則滲透身體素質練習手段,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一條路子。以研究體育課程教學模塊構建、體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優化等理論為主攻方向 , 加強對體育課模塊設計、體育課(模塊教學)教學與身體素質體能相結合及實施方案 , 運動技術、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等方法與手段落問題的研究 ; 研究新的時代背景下科學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及健身方法體系的構建 ; 探索體育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和心理健康的機制與干預方案。
四、課題的范圍和內容
(一)課題的概念界定:
體能( Physical fitness ),也稱體適能,是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的全稱(是指有機體在運動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兩方面。 體能是體質的主要組成部分 , 體能也叫體適能 (Physical Fitness), 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 , 主要通過體育鍛煉而獲得。體能可分為兩類 : 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和與動作技能有關的體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分等 , 后者是指從事運動所需的速度、力量、靈敏性、協調性、平衡和反應等 。
(二) 、課題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是針對在校高中生這一特定環境下,利用在體育教學中的優勢,研究對學生積極的參與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能。
以新形勢下有效發揮學校體育模塊教學實施的實踐作用為重點 , 加強對 農村中學 的學校體育實踐與實驗典型案例的研究和經驗總結 , 探索促進農村中學體育發展的新的有效組織管理途徑及成果推廣方式。
研究新課程評價理論及在中小學學生體育學習評價中的應用問題,形成中小學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理論指導體系(包括價值、原則、方法等)。轉變傳統教學過于注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的傾向。樹立 “ 健康第一 ” 的思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手段,形成身心健康的同步發展。把所謂的素質弱的學生通過教學手段,使其素質得到提高。
根據高中學生的實際,滲透體能素質練習內容,還安排了一些有一定負荷量和強度的對抗性和競賽性體能練習。通過學生在各模塊學習技能教學外,還將各模塊的自我鍛煉方法、規則和裁判法等內容,目的是從體育文化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和理解主動鍛煉的目的,從而在學習中掌握動作技術術基礎上同時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目的。
明確和樹立新的教學觀,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發揮學生的體育特長和學習潛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通過研究高中選項教學中發展學生體能素質課程實施,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把教師的教育觀從傳統的教學方式轉移到多方位教學方式上來,使體育教師成為一個體育健身的指導者,協調者,更是一位參與者,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改進體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根據選項模塊教學方法特點,主要體現在采用了多方位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對選項教學中發展學生體能素質進行研究。尤其是運用了實驗對比法, 比較系統地對本校19屆、20屆高一高二年級各十八 個教學班的體育教學進行了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研究。
(一)、研究的對象:我校20 屆高一級的全體學生??側藬?nbsp;1206人,其中女生659人,男生547人,作為實驗組。19屆高二 級學生的全體學生,總人數為 1200人,其中女生677人,男生533人,作為實驗對照組。
(二)、 研究方法
實驗法:對本校 19 屆、 20 屆高一 高二 年級各 十八 個班進行對比實驗。對更新觀念、創造興趣、形成良性循環,區別對待,發展學生的個性同時發展學生體能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終身體育觀等方面進行了實驗研究。
對比法;對本校 20 屆高一級的全體學生??側藬?nbsp;1206 人,其中女生 659 人,男生 547 人,作為實驗組。 19 屆高 二 級學生的全體學生,總人數為 1200 人,其中女生 677 人,男生 533 人,作為實驗對照組。
通過實驗對比,檢驗有無顯著差異。
測評法:通過實驗研究,對實驗組與非實驗組的各單項進行測試,進行科學的評定。
六、課題程序
為了保證本課題的研究能夠成功,具體安排如下:
1 、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基礎與分工:
張愛霞 老師 ,課題主持人, 中學高級教師, 市學科帶頭人, 縣管專家,市 骨干教師,她熱愛學習,視野開闊,善于站在時代前沿,工作富有前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014、2017 、 2018 年參與的省、市課題結題并獲獎,并且有多篇論文在報紙、雜志上發表; 主要負責課題的實施和經驗的總結。
張志海 老師,市骨干教師,參與的省、市課題結題并獲得一等獎,并且有多篇論文在報紙、雜志上發表; 主要負責課題的實施和經驗的總結。
馬燕飛 老師 ,中學一級教師, 6年的教學經驗,長期擔任一線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主要負責對于問卷的調查與分析及數據的對比。
靳少偉老師,多年從事我校體育學科教研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總結工作,擁有豐富的基層教研工作經驗,主要負責研究安排與預期成果。
趙春麗老師,多年從事我校各年級教學調研工作,擁有豐富的數據提取和統計經驗,主要負責對各項研究調查數據的提取分析并分類分類歸納。
劉土軍老師,中學一級教師,有豐富的體育教學經驗和訓練經驗,省骨干體育教師。
七、研究安排與逾期成果:
為了保障本課題的研究能夠成功,具體安排如下:
1 、 20 20年10 月 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方向,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布置分工,開題論證。負責人: 張愛霞
2、 20 20年11月到12月收集、查閱大量關于本課題研究的國內外資料,分重點有步驟的最終形成研究報告。負責人:張愛霞、張志海
3 、 20 21 年 1 月到 2 月分析調查表統計數據,收集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中期研究報告。負責人: 馬燕飛、靳少偉
4 、 20 21年3月到4月制定班級對比實驗,并實驗形成對比,負責人:趙春麗、劉土軍
5 、 20 21年5 月到 6 月探索適合高中體育 教學中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實驗研究內容與操作方法,完成結題報告,申請結題,召開驗收鑒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負責人:全體成員。
本課題的預期成果是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方法和步驟來提升學生的體能狀態,提高學生的體能發展效率,促進師生關系的改善和師生心理素質的共同優化,最終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呈現。
八、主要參考文獻
1 、體育與健康必選修,教師教學用書,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7 月
2 、楊迺軍: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3 月
3 、史寧中:中小學體育科研方法指導,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5 月
4 、祁國贗:體育統計應用案例,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5 年 6 月
5 、 季瀏等 . 體育與健康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6.
6 、 毛振明 . 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 [M]. 北京 :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1.
九、 完成課題的實驗設施與經費保障條件:
1、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本課題研究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是學校行政領導和各教研組長,對課題研究工作大力支持和積極參加。
2、科研隊伍:
學校成立了校長為組長和教務處主任為副組長的課題研究小組,主要研究人員課題研究熱情高,工作積極,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課題研究工作經驗,并取得了較大的科研成果。
3、科研氛圍:
學校提出 “科研興校、科研強校”的口號,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學校教師70%以上有自己的科研課題,形成了校級---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多層次、多級別的研究課題,具有濃厚的科研氛圍和牢固的課題研究基礎。
4、制度保障:
學校十分重視課題研究工作,制定了《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教研課題研究管理辦法》、《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教研成果獎勵制度》以及涉及課題研究工作的研究資料、實驗儀器設備、研究經費、研究時間等相關制度,為課題研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5、學校條件:
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是一所具有濃厚文化積淀的省級示范性重點高級中學,在 60 多年的辦學歷程中,,明確 “特色辦學”策略,制定了“打造豫北精品高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辦學目標,提出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辦學目的。先進的辦學目標、目的和治校方略,使該校沿著正確方向,向著更高層次、更高品位奮力前行。近三年,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本科上線人數均位居全縣第一、安陽市前列,為重點大學培養優秀生源 900 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