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
評 價 標 準 |
分值 |
設 疑 自 探 25分 |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
10 |
2、師生對提出的問題能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歸納、梳理和補充,形成的自學提綱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探究性。 |
8 |
|
3、注重學法指導,但不影響學生獨立思考。 |
3 |
|
4、學生自學時間充足,不流于形式。 |
4 |
|
解 疑 合 探 30分 |
5、檢查自學情況,堅持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或中、優等生評判的原則。 |
5 |
6、中等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桌討論,難度較大或有爭議的問題小組討論。討論有序,不流于形式。 |
7 |
|
7、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能認真傾聽別人意見,勇于對別人展示情況進行論證性或補充性的客觀評價。 |
10 |
|
8、堅持教師的“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自學和討論后還不理解的問題,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的問題,講學生質疑后其他學生仍解決不了的問題。“三不講”即學生會的不講,學生不探究不講,學生講之前不講。 |
8 |
|
質 疑 再 探 20分 |
9、鼓勵學生勇于向教師、課本等“權威”質疑,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質疑的方法。 |
6 |
10、學生質疑的問題具有挑戰性、價值性和創新性。 |
8 |
|
11、學生質疑的問題仍由學生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講解。能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收放有度。 |
6 |
|
運 用 拓 展 20分 |
12、學生都能圍繞學習目標編擬一些基礎題或拓展題。 |
7 |
13、學生自編題展示率高,展示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習題達不到教學要求時,教師要做必要的補充。 |
5 | |
14、教學目標達成度高,不同層次的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必做題(基礎性習題)和拓展題。 |
6 | |
15、學生能在反思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性總結。 |
2 | |
參與 狀況 5分 |
16、學生參與度高,課堂無“閑人”,都能真正進入學習狀態,都體驗到探究和成功的快樂。 |
5 |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課堂評價標準(二)
教師方面(30分)
1、注重啟發誘導,設情激趣,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5分)
2、注重學法指導,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善于歸納和梳理,問題(習題)設置具有層次性、探索性和針對性,給學生留足思考、練習和交流的時間。(8分)
3、講授準確無誤、重點突出,時間一般不超過一節課的三分之一,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自學和討論后還不理解的問題,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的問題,講學生質疑后其他學生仍解決不了的問題。“三不講”即學生會的不講,學生不探究不講,學生講之前不講)。(6分)
4、關注全體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評價及時準確,充滿期待和激勵。(5分)
5、有駕馭課堂能力,能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收放有度,活而有序,時間安排合理,準時下課。(6分)
學生方面(70分)
1、會提問:能根據教學情境、教材內容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8分)
2、會自學:具有良好的自學習慣與能力,能解決問題并發現新的問題。(9分)
3、會展示:敢于發表自己意見,敢于嘗試操作,錯了也不怕,展示率高。(9分)
4、會傾聽(觀察):能認真傾聽別人意見,能仔細觀察別人的演示。(4分)
5、會評價:能對別人展示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并能利用有關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7分)
6、會質疑:有問題意識,敢于向課本、教師等“權威”質疑問難,問題具有挑戰性、獨創性。(7分)
7、會討論:小組討論不流于形式(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和價值,活動有序,能表現集體觀點)。(4分)
8、會總結:能在反思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歸納總結。(4分)
9、都參與:課堂無“閑人”,人人充滿自信,都能真正進入學習狀態(沒有走神或不參與學習的現象)。(8分)
10、都成功: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圍繞學習目標編擬一些基礎性或拓展型習題,答題正確率高,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