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從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發,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出發,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學會主動發現問題,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探究問題,學會歸納創新問題,同時養成敢于質疑、善于表達、認真傾聽、勇于評價和不斷反思的良好品質和習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想學、會學、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價值和創新的快樂。
所謂“三疑三探”是指課堂教學過程的幾個主要環節,即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但就整個課堂操作步驟來說還應包括對知識的運用拓展環節,所以用八個字更能全面地涵蓋這一教學模式的全部過程,即“三疑三探,運用拓展”。
第一步:“設疑自探”。是指在課堂的開始階段,根據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礎上圍繞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共同歸納梳理問題,從而形成需要解決的“主干”問題(即自學提綱),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或其它方式獨立自學探究問題,并嘗試解答問題。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過師生或生生互動的方式檢查“自探”情況,對于自探難以解決的問題合作解決。
前面兩個環節可能在課堂中反復出現,如問題自探一、問題合探一;問題自探二、問題合探二……等等。
第三步:“質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節主要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勇于向課本、教師以及其他權威挑戰,針對本節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再次進行深入探究解答,從而達到查漏補缺、深化知識、發散思維、求異創新的目的。
第四步:“運用拓展”。是指學生針對本節所學的“新知”,圍繞學習目標,嘗試編擬一些基礎性習題和拓展性習題,教師有選擇地展示出來供全體學生訓練運用,在檢查運用情況的基礎上予以訂正、反思和歸納。
其實,“運用拓展”這個環節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仍然是按“三疑三探”的步驟和理念進行的,是課堂教學中鞏固新知的新一輪“三疑三探”。
因此,從總體上來看,這一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恰到好處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踐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師的責任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一偉大的教育思想,特別對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課標的要求更是一脈相通的。
以上僅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基本模式,根據不同學科和同一學科的不同課型,還可以使用靈活模式(即靈活運用基本模式的變式),如也可以在運用拓展之后讓學生再次質疑等等。同時,也可以把“三疑三探”模式同其它模式整合運用,構成整合模式。由此可見,“三疑三探”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不是單一的,這樣給教師靈活辯證地使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達到既有模又無模的境界。
我國很早就有學者強調: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方法,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樣我們可以指出: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得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這才是最好的模式。
如此說來,有人可能認為“三疑三探”模式有一定的程序,是束縛教師手腳的條條框框,是教條主義的東西,這種認識是不妥的。因為“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本身,為教師合理組織教學活動指出了一道符合新課程和學生認知規律的科學程序,通過實驗證明,是能全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的。但教學情況千變萬化各不相同,生搬硬套一個模式是不科學的。生搬硬套所造成的問題,不是教學模式本身的錯,而是教師使用不當。
因此,我們在應用過程中切不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必須深刻領會“三疑三探”模式的科學實質和深刻內涵,以學定教,以生施教,最終把“三疑三探”課堂教學模式融匯貫通,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