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師易遇,人師難遇”,苦心獨咽,唯憂學子。這,可以說是五中高三化學老師孫逸飛的真實寫照。
歷過庚子年初的疫情,在眾人苦苦的等待和堅守中,凜冬將逝,春光漸好,悉心備課、靜待開學的孫逸飛老師卻又遇到了新的磨難。3月底,他被確診患肛周膿腫,起初,他和家人打算保守治療,但在咨詢了多位醫生之后,他們了解到這個病必須做手術才能得到根治。此時距離高考的時間一天一天的近了,孫老師一直操心同學們的學習,想等高考結束后再做手術。但醫生給的建議是“等待時間越長,術后恢復越痛苦”,最后在家人的反復勸說下,才同意盡快手術。當時預計高三大概在4月中旬開學,手術便安排在了3月29日,這樣應該不會因此耽誤上課。
不曾想,手術之后的恢復期,卻更加讓他苦痛。只是每天的換藥,孫老師都疼得渾身顫抖、直冒冷汗。當接到4月7號高三正式返校復課的通知后,孫老師犯了難:剛做完手術才幾天,行走都不便,怎么去給學生上課???家人勸他:“先請一天假,等好些了再去學校吧。”孫老師搖搖頭:“孩子們盼開學都盼好久了,這第一節課我都不去,孩子們該咋想,咋辦???”于是,孫老師在4月7日提前辦理了出院手續,趕著給學生上了復學后的第一課。
上了第一節,他不舍得耽誤下一節,就這樣,自開學以來的每一天,孫逸飛老師都是在家躺在床上備課、做題,然后開車去學校上課:開車時需要用后背和左腳支撐身體,不讓傷處實實在在的挨著座位;在教室上課時還不能坐下,只得雙手支撐桌子,兩腿分開站立;平時走路時也只能兩腿分開走,以免碰到刀口處造成更大的疼痛,更不用說還要上下樓梯。每次上完課,他就必須立即回家盡快處理傷口,用中藥液洗創口處,然后再躺在床上休息。
參加工作20年來,孫老師一直熱愛著自己的職業,深深懂得教師這一職業的神圣,幾乎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到工作中,用辛勤的汗水培育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用真摯的感情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如今,在康復的痛苦與奔波的勞碌中,學生們潛心讀書、全力以赴的身影,真誠明亮的眼神,帶給了孫逸飛老師莫大的動力。在教育這片熱土上,孫老師將不忘初心,繼續耕耘,為五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