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張陽娜老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積極響應學校號召,不忘育人初心,牢記教學使命,細心謀劃工作安排,每周按時高質量完成線上課程教學任務,為學校“停課不停學”行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一級響應啟動后,張陽娜老師所在的村就斷路封村了。村里的手機網絡信號非常差,家里也沒安裝無線網絡,但當她接到學校直播教學的緊急通知后,立馬就行動起來找辦法;房間里不行,就果斷搬個小凳上樓頂;手機熱點效果不行,就蹭別人家的無線網??傊?,“一切為了學生”,堅決保證好教學質量,身為一名教師黨員,必須在抗擊疫情中種好自己的責任田,這是她的堅定信念。
疫情期間,她每天密切關注學校和教導處的工作安排,隨時待命,成為一名可靠的線上聯絡員。疫情期間的學校工作隨著網絡安排下來,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傳達并完成。“事非經過不知難”,每周十五個備課組的課件、教案、課后作業的提醒和催收,批改作業圖片、直播上課圖片的收集與整理,這就是她的常規工作。如果再遇到緊急任務,那就更會使她忙得團團轉。“為大家搞好服務,一錘接著一錘敲”,這就是她的責任擔當,敢于在關鍵時刻打硬仗,絕不撂挑子。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她緊密團結在以備課組為單位的集體里,積極參加教研,傾聽同事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搜集各種資料輔助教學,精心制作課件和教案。她建立了語文學習小組微信群,及時指出學生讀背錯誤,互促互改。線上課堂除了教授知識,她還鼓勵學生樹立學習自律意識。針對班級特殊情況的孩子,她耐心地幫助他們疏導心理,真正把關心關愛傳遞給每一名學生。解封后,她積極走訪學生,疏導學生心理,進村入戶為他們加油打氣。
在家辦公,不到兩歲的孩子還時常需要她的陪伴和照顧。她總是分秒必爭,在孩子沒醒前提前逃離,找安靜的地方仔細研讀課本和資料,梳理思路做好設計,精心制作課件和教案。對于學生們的作業,無論他們提交得多晚,她總是靜靜地等待著,盡量當天批改出來,批改作業到深夜,成為一個夜貓子,但她無怨無悔。她總是說,我們總要求學生要今日事今日畢,做老師的,自己當然得首先做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學校里,她坦言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站在抗“疫”育人的第一線,能為苦守家中的孩子們送去溫暖與關懷,張陽娜老師覺得很欣慰。
南陽日報教育工作部